10-3 犯罪中止
10-3-1 成立条件一:自动性
10-3 犯罪中止(五星级考点)
10-3-1 成立条件一:自动性
1 中止和未遂的区分标准:
1-A 前提条件:具有继续犯罪的可能性
中止——能达目的而不欲,就是中止。能继续犯罪而放弃犯罪,那就是中止。
未遂——不能继续,被迫放弃。
前提条件:能不能继续犯罪。(这里一定要注意辨别)
关于前提条件,有观点展示
例子:男人出轨,想杀掉妻子。行动的时候儿子出现了。他心生不忍,放弃杀妻。
纯粹主观说:根据犯罪人主观看法来判断能不能继续犯罪。
(该说并不妥当)
→ 例子:男人主观上被迫放弃,定未遂。
纯粹客观说:根据客观的、物理的条件来判断能不能继续犯罪,从客观角度看能继续犯罪,就认定能继续犯罪。
→ 例子:客观上还是可以继续杀,定中止。
客观说(多数说):社会一般人的标准。(很模糊,只能通过做题来弥补)
→ 自由阐述,站得住脚就行。有人觉得在孩子面前干不得这么残忍的事,被迫放弃,定未遂;有人觉得能继续杀妻,这里自动放弃,定中止。
→ 这个例子,微弱的多数支持成立犯罪中止。社会一般人,道德不会太高尚,但也不会太没人性。实务中杀老婆不是一起两起,因此认为能够继续杀下去占微弱的多数。
(上面观点展示考唯一答案的话,写犯罪中止)
关于观点展示的题型:
1)学术型观点展示:
打击错误——有具体符合说、法定符合说
偶然防卫——防卫认识不要说、防卫认识必要说
2)事务型观点展示
像上面的客观说(多数说)那样。只要逻辑自洽即可。
1-B 主观条件(内在条件):具有放弃犯罪的自动性,而非被迫性
关于主观条件,有观点展示:(考得多)
例子:甲想随机强奸过路妇女,发现妇女太丑,遂放弃。
主观说(多数说):成立犯罪中止,要求犯罪人在主观上自动放弃犯罪,而非被迫。
→ 例子里,甲自动放弃,成立中止。
限定主观说(少数说):在主观说的基础上加个限定条件,要犯罪人自动放弃犯罪必须是出于真诚悔过的动机,才能成立犯罪中止。
→ 例子里,甲不是出于真诚悔过,定未遂。
2 认识错误(爱考)
行为人对前提条件【能不能继续犯罪】产生认识错误。
分析原理:先找出主观和客观上是怎样的情况。
正常情况看客观,有认识错误看主观
因欺骗产生的认识错误:
3 特定对象不存在
犯罪目标特定化,但目标不存在,只能未遂。
例子:甲杀手准备杀目标乙。他端起机枪准备瞄准照片上一个模子印出来的人开枪,结果发现这不是乙,而是路人。甲停手。
→ 击杀特定对象才算成功。目标没有出现,被迫放弃。
→ 犯罪未遂。